今年以來,昌寧縣以提升路況質量和路網服務功能為目標,按照“建養并重、有路必養、群專結合、確保長效”的原則,抓好“八個到位”,全面鞏固“四好農村路”優秀成果,為助力全縣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管養機制落實到位。制定了相關方案,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了養護管理質量目標、工作責任、考評細則及獎懲辦法;制定安全生產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安全生產工作任務;建立安防、危橋、大中修等工程項目管理臺賬,定期督導項目進度、開展技術指導、組織檢測驗收。
養護人員配備到位。采取“管養分離、市場運作”的方式,依托佳路通農村公路養護有限公司的54名養護工人,負責縣道管養;設立鄉鎮交通運輸管理所,配備13名所長、13名技術管理人員,負責鄉村道管理工作;鄉鎮招聘公益崗位514名、非公益崗位93名,負責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水毀保通、路域綜合整治等工作。
養護模式創新到位。制定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細則”和“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緊緊圍繞爭創“暢、安、舒、美”農村公路總目標,按照“誰受益、誰管養”的原則,聯合13鄉鎮積極探索創新養護管理模式。在繼續鞏固全縣農村公路5個管養模式的基礎上,今年在漭水等鄉鎮積極探索創新“一包三批四轉變”農戶分段包干養護模式和“黨員先鋒示范路”養護模式。該模式的實施,充分調動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養護意識明顯增強,養護水平明顯提高,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提升,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認可。
水毀搶險保通到位。入汛以來,昌寧縣境內因受單點性暴雨影響,導致全縣農村公路不同程度受損,大鏈公路、昌大公路沿線多處出現塌方、滑坡、路基路面沉降等地質災害,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854.80萬元。災情發生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及時排查險情,科學有序組織搶險保通工作,縣道共投入水毀搶險資金106萬元,各鄉鎮組織村組群眾投工投勞負責鄉村道搶修保通工作,確保群眾出行及汛期搶修保通一線人員的人身安全。
工程項目實施到位。全面加快路網建設,以科學規劃為引領,高標準建設“四好農村路”,加大公路管護資金投入力度,全面實施安防工程、危橋改造和大中修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交通短板最后一公里。累計投資2101.96萬元,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8條村道110公里、改建危橋5座已全面完工;實施農村公路養護大中修項目3條114.966公里,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年底可全面完工。
安全生產落實到位。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不斷強化安全生產事故預防措施,全面開展安全生產綜合治理,重點加強在建工程、危橋路段、臨水臨崖等方面的隱患排查,對影響安全生產、安全通行的要求有患必改,除患務盡;強化施工路段的安全管理工作,通過加大巡查,下發整改通知,督查整改結果等手段,有效保證了施工路段的安全;加強公路的日常養護,加大預防性和精細化養護力度,確保公路安全暢通。
美麗公路創建到位。堅持“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學合理、生態環保、路景融合”的理念,投資210萬元完成縣道(習謙至勐統至更戛)20公里增植補綠工作,保障公路綠化品質,減少公路邊坡水土流失和路基塌方,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的美麗農村公路出行環境。
檢查考核執行到位。著力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檢查考核制度,建立以鄉鎮和個人為責任主體的考核體系,加強對管理養護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考評。嚴格落實“周有巡查、月有督查,季有考核”的農村公路考核機制,以考核效能推動管養工作規范化、標準化。2021年農村公路養護質量整體較去年有顯著提升,路面整潔度、邊溝通暢率、路肩邊坡及路邊雜草明顯改善,通行安全有了明顯提高。
目前,昌寧縣2021年列養里程207條2048.997公里,優良路率縣、鄉、村道分別達71%、72.02%、65.47%;優良中等路率縣、鄉、村道分別達86.54%、81.5%、75.34%;綠化率縣、鄉、村道分別達90%、70%、52%,圓滿完成了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