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斷改善東河流域農業生態環境,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存在的問題,隆陽區不斷優化東河流域農業產業結構,加大生態循環技術推廣力度,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強化農藥源頭監管,加大科學用藥知識和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培訓力度,指導農民科學用藥,防止和減少農藥產生污染。同時,依據東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重點領域,整合零散分布在其他制度中的相關條款,制定系統完整的規劃和制度,并注重強制性制度、引導性制度、協調性制度、激勵性制度之間的協調,按照東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相關標準,建立起有效的監管辦法,確保東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實效。

強防控,在綠色治理上做“加法”。隆陽區融合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強化綠防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推廣綠防技術,全面提升綠色治理水平。目前,全區整合了2021年中央農業生產救災資金40.1萬元實施東河流域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安裝太陽能殺蟲燈220盞,投放性誘捕器1000套,投放生物天敵蚜蠶星蜂2.4萬畝,在東河流域設置病蟲監測點60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面積3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6萬畝次。同時,通過開展土壤植株測試、田間試驗、施肥情況調查,制定完成全區優化配方施肥實施方案,并成功申報國家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和隆陽區2021年化肥減量增效項目。

推技術,在肥藥污染上做“減法”。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廣泛應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目前,已完成化肥減量增效試點縣項目,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12個面積2萬畝,東河流域鄉鎮(街道)推進綠色種養項目已完成3.3萬余畝。此外,加強對東河流域沿線鄉鎮(街道)藥店的監管力度。

重治理,在人居環境上做“乘法”。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隆陽區始終聚焦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有效調動東河流域鄉鎮(街道)充分發揮“黨員先鋒隊”和“志愿者服務隊”作用,各鄉鎮(街道)均成立專業保潔隊,圍繞村莊人居環境Ⅰ檔標準,抓好村莊“三清一改一提升”工作,結合網格化管理,無死角、無盲區推進村居環境改善,全區1640個自然村達到人居環境Ⅰ檔標準。今年以來,組織東河流域鄉鎮(街道)、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1萬余人次,以集中和分組包片的方式,開展戶外廣告清理整治。
促循環,在資源利用上做“除法”。隆陽區不斷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投入資金585.56萬元用于支持東河流域范圍內3668戶畜禽養殖戶規范建設配套糞污收集處理設施。與此同時,完成東河流域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區級驗收,涉及東河流域的84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大力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行動,以規?;B殖場為重點,推廣玉米、水稻等秸稈青貯、氨化、壓塊飼料加工利用。畜禽糞污沼液利用示范點建設項目穩步推進。

此外,針對廣大農戶對農業面源污染認知不足的問題,隆陽區組織農業農村部門開展東河流域畜禽科學養殖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培訓,并由宣傳部門牽頭,調動東河流域鄉鎮(街道)充分利用電視、農村大喇叭、傳單、宣傳欄等,加強對農業面源污染危害的宣傳,增強廣大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參與意識,調動廣大群眾參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