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525502-2-/2021-1216001 | 發布機構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開目錄 | 保政發 | 發布日期 | 2021-12-16 |
文號 | 保政發〔2021〕10號 | 主題詞 | |
瀏覽量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園區管委會,市直各委、辦、局:
為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意見》(云政發〔2021〕21號)精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市場預期,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市場主體倍增,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世界一流“三張牌”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際文化旅游勝地建設,樹牢“抓發展必須抓產業、抓產業必須抓市場主體培育”的鮮明導向,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打好政策“組合拳”,推進全鏈條優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健全完善市場主體培育引進機制,全面落實紓困惠企政策,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動力,有效促進市場主體快速增長,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讓市場主體多起來、大起來、活起來、強起來,加快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枝繁葉茂”的發展格局,為推動保山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在此基礎上,力爭實現市場主體倍增。
(一)市場主體多起來。到2025年,全市市場主體數量達31.67萬戶、年均增長14.51%,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達130戶;全市企業數量實現倍增,達8.02萬戶、年均增長25.93%,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量達33戶。
(二)市場主體大起來。到2025年,全市“四上”企業數量達1261戶、年均增長11.21%,力爭實現倍增。
(三)市場主體活起來。到2025年,全市市場主體活躍度達70%;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超過56%;新增市場主體提供就業崗位39.7萬個左右。
(四)市場主體強起來。到2025年,全市上市公司數量達1戶以上;加快科技型企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87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100戶;有效注冊商標擁有量超過1.7萬件;“三品一標”農產品達417個。
三、重點任務
(一)培育壯大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國家水稻兩用核不育系良種繁育基地、全鏈條重塑咖啡產業、做大做強昌寧紅茶、做優做特石斛產業、做強做優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肉牛產業,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積極申報省、部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大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力度,組織實施好騰沖市云嶺肉牛產業集群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動形成一批綠色化標準化數字化農業生產、加工、服務企業,提高輻射帶動能力。積極創建騰沖司莫拉、騰沖銀杏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騰沖“大和順”田園綜合體。支持農民工、大學生等返鄉入鄉創業創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爭創省級、國家級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優化扶持政策,強化指導服務,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全面建立起農民專業合作社綁定農戶、龍頭企業綁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幫扶全覆蓋。到2025年,全市農業企業數量達1.09萬戶、年均增長25.93%,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數量達776戶、年均增長15.2%。(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市供銷社;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務局、林草局、鄉村振興局,市投資促進局等單位)
(二)培育壯大工業企業。加強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項目、企業、人才、技術在產業園區落地,資金、土地指標、電力保障等要素向產業園區傾斜,著力將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市場主體培育壯大、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圍繞“一個千億級、四個百億級”產業,因地制宜以主導產業為核心構建產業鏈,打造產業群。緊扣硅基、食藥、化建、輕紡、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集群,依托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比較優勢等,組織、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實施產業發展“雙百”工程,發揮龍頭企業支撐帶動作用,支持綠色硅材、綠色食品等重大項目向中小企業開放供應鏈,培育引進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配套企業,推動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世界一流“三張牌”企業,扶持引進一批低能耗、高附加值工業企業,加快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形成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生態良好的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以工業互聯網為重點,加快產業互聯網建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重點產業發展、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等融合應用,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堅持以資源引企業、以市場換產業、以應用促發展,吸引一流企業到我市多點布局建設信創產業基地。實施工業企業成長工程,完善工業企業成長升規常態化支持政策,加快項目投產納規,持續推動一批中小企業培育成長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加快中小工業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培育更多單項冠軍、服務型制造企業、“獨角獸”等優質企業。到2025年,全市工業企業數量達6121戶、年均增長25.9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465戶、年均增長11%。(牽頭部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資委、能源局,市投資促進局等單位)
(三)培育壯大建筑業企業。依托全市重大建設項目培育壯大一批建筑施工企業,配套發展一批裝修裝飾、安裝、監理咨詢、設計等企業。鼓勵建筑業企業、工程總承包企業落戶保山,參與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支持企業到市外和省外建筑、市政、電力、水利、交通等領域承攬工程,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燃氣下鄉等項目建設。優化資質資格管理,簡化審批程序。到2025年,全市建筑業企業數量達8551戶、年均增長25.93%,其中,入庫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數量達280戶、年均增長11%。(牽頭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局、水務局、國資委,市投資促進局等單位)
(四)培育壯大商貿企業。貫徹落實好擴大內需政策,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改善消費環境,促進實體零售業創新轉型、跨界融合發展。落實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措施,實施培育新型消費行動計劃,加快農村吃穿住用行等傳統消費提質擴容,培育壯大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企業,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積極孵化電商經營主體,引入知名電商企業落地保山,推動本土企業聯動發展。加強限額以下商貿企業跟蹤培育,強化資金、項目等資源支持,確保達限企業及時納入統計。加快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開放型經濟平臺建設,加快保山市騰沖邊境經濟合作區申報中國(云南)自由貿易實驗區聯動創新區。做好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工作,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鼓勵支持在我市口岸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注冊落地,大力推動服務貿易出口,加快培育外貿外資市場主體。到2025年,全市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數量達2.63萬戶、年均增長25.93%,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數量達397戶、年均增長11.5%,市內外商投資企業法人數量達50戶。(牽頭部門: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資促進局等單位)
(五)培育壯大服務業企業(不含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加快重點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著力打造一批貨物運輸、倉儲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節能環保、數字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提升傳統生活性服務業,促進基礎教育、醫療衛生開展公益性服務,著力發展新型化、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現代物流、郵政倉儲、電子商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服務業發展。積極引進保險、證券、基金、融資租賃等多種類型金融機構,推進數字金融服務,形成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體系。抓住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重大工程,提升居民住宅物業管理服務,培育一批品牌物業服務業企業,推動形成一批城市更新、智慧社區運營、住房租賃等領域服務業企業。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資源潛力,推動民族文化與創意設計、現代時尚、數字技術等融合發展,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業、文創企業、智慧旅游創新企業。積極引進康養服務品牌落地,培育新型體育和體育康養服務業企業。推動家政服務、社區服務、病患陪護等基礎性家庭服務業便捷、誠信發展。加快推進托育機構健康發展,出臺支持普惠托育優惠政策,完善“托幼一體化”服務模式,積極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園(所)建設,做好托育機構備案和日常監督管理,不斷提升托育機構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到2025年,全市服務業企業數量達2.81萬戶、年均增長25.93%,其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數量達9900戶、年均增長15.2%,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數量達119戶、年均增長11%。(牽頭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民政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文化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教育體育局,市投資促進局,市郵政管理局、銀保監會保山監管分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等單位)
(六)培育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市場主體歇業制度,建立市場主體歇業評估機制,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實施小微企業、成長型中小企業、規上工業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級并抓梯度培育機制,加快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利用現有資源,做好政策宣貫和政策服務,持續推動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普惠金融等紓困惠企政策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鼓勵和支持中小微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健全和規范管理制度,重點提升財務、人力資源等方面管理水平和幫助“小巨人”企業取得相關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掛鉤聯系民營企業制度,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完善服務體系,加強創業指導引導,落實“個轉企”優惠政策,引導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大力推動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增量、擴面、提質、增效,擴大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到2025年,全市中小企業數量達7.28萬戶、年均增長25.93%,個體工商戶數量達23.36萬戶、年均增長12%。(牽頭部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等單位)
四、政策措施
(一)提高登記注冊效率。全面貫徹執行《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登記便利化程度。推行當場辦結、一次辦結、限時辦結等制度,實現集中辦理、就近辦理、網上辦理、異地可辦。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登記效率。持續優化市場主體登記辦理流程,實現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發票申領、社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銀行開戶預約等事項“一網通辦”,精簡銀行開戶程序,將開戶時間控制在3個工作日內(除少量個別可疑特殊情形外),進一步壓減企業開辦時間至1個工作日內。在發放實體證照同時,同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便利企業網上辦事。落實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承諾制,與全省同步推廣“一址多照”、“一照多址”。落實市場主體歇業制度和市場監管信用修復機制,支持市場主體延長生命周期。加強“一部手機辦事通”宣傳推廣,全面推行個體工商戶登記掌上辦理。(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公安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商務局、政務服務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等單位)
(二)提升審批服務效能。圍繞“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嚴格執行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大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按照省級統一部署,穩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推行“一顆印章管審批”。動態調整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清單,進一步優化再造投資審批流程,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動“多規合一”、“多表合一”、“多審合一”,“聯合測繪”、“聯合驗收”。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有效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嚴格落實全省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清單之外無審批,堅決清理“紅頂中介”。全面推廣運用全省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和“一部手機辦事通”,提高用戶注冊率和辦件量。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深入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及省屬駐保有關單位)
(三)提升財稅金融服務水平。健全完善支持市場主體財政資金網上公開辦理制度,建立健全從政策發布、申報審核到結果公開的網上全流程辦理機制。進一步精簡享受稅費優惠政策的流程和手續,持續擴大“自行判別、自行申報、事后監管”范圍。開展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與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申報,實現企業辦稅繳費事項網上辦理、個人辦稅繳費事項掌上辦理。加快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引導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可持續經營的前提下降費讓利。實施金融服務民營企業“一對一”、“面對面”等融資協調機制,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一企一策”制定融資服務方案。加大全國“信易貸”平臺推廣力度,強化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應用,為中小微企業貸款有效增信。落實《云南省小微企業賬戶分類分級管理工作指引》,全面推廣小微企業簡易開戶服務,并鼓勵銀行機構降低對小微企業的賬戶服務費用。構建常態化政銀企融資對接機制,有組織、有計劃舉辦地方、行業政銀企融資對接會,有效解決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融資供需雙方有效對接。通過交流會、咨詢會等形式,創新開展轄區各具特色的政銀企融資對接活動,鼓勵全市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量企裁衣”制定融資方案。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專項行動,開展金融政策宣傳和金融服務產品推介,幫助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了解適用的支持政策和融資產品。(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銀保監會保山監管分局等單位)
(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統籌結合國土空間規劃與產業布局、新增指標與優化原有指標、產業園區優化提升與重點項目供地保障,有效解決項目土地供給不足問題。支持市場主體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依法依規提高現有工業用地土地利用強度、增加容積率,對其不再增收土地價款。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鼓勵產業項目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使用土地。企業利用自有的存量和閑置土地、廠房、倉庫等改造升級傳統工業,發展先進制造、生產性和高科技服務業、創業創新平臺等,可實行按照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在市工貿園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區域組織開展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等多個事項的區域評估工作,提升投資建設便利度。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嚴格落實國家、省進一步壓減準入類職業資格數量政策,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人力資源順暢有序流動,切實保障市場主體用工。推動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等公用企事業單位向社會公開服務標準、資費標準等信息,簡化報裝手續、優化辦理流程,向市場主體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全面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推進水電氣網過戶與不動產登記同步辦理。(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水務局、商務局、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銀保監會保山監管分局,保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
(五)提升創業創新能力。加強惠企政策歸口匯總,提高惠企政策清單更新頻次,讓企業及時了解、平等享受惠企政策。加強企業幫辦服務,運用云南投資促進和企業服務平臺,加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設,加大第三方服務專業公司培育力度,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加大“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扶持,暢通部門、高校、園區、企業、中介機構就業服務共享渠道,健全技能、場地、項目、資金等多環節政策鏈條,培育和優化創業創新平臺,為創業者提供綜合性高質量創業服務。支持企業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定,對沒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可自主開發評價規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開展領軍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探索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準入準營標準。(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稅務局等單位)
(六)減輕市場主體經營負擔。健全遏制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國家和我省出臺的取消、停征、免征、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之外不得收取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業性收費。依法查處利用行政資源違規設立項目收費、只收費不服務以及未執行收費減免政策等行為。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嚴格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商業銀行領域收費,督促各銀行機構開展自查清理,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收費、轉賬匯款手續費、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取消部分票據業務收費。全面清理物流、認證、檢驗檢測等領域經營服務性收費,清理取消供水供電供氣不合理收費,禁止互聯網平臺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不公平的高價服務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市場主體參加評比、達標、表彰、培訓、考核、考試以及類似活動,不得借前述活動向市場主體收費或者變相收費。健全完善長效機制,持續推進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市場主體有權自主決定加入或者退出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民政局、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銀保監會保山監管分局等單位)
(七)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市場隱形壁壘,清理取消對企業跨區域經營不合理限制和企業在資格獲取、招投標、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差別化待遇。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以依法平等進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的剛性約束,建立公平競爭審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協調機制和第三方審查評估機制。全面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領域監管、信用監管,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司法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
(八)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對依法應當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價格、內部治理、經營模式等各類事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保護企業經營者人身和財產安全。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禁止在法律、法規規定之外,要求市場主體提供財力、物力或者人力等攤派行為。加大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力度,完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提升中小投資者維護合法權益的便利度。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調解、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進一步加強市場主體法律服務。依法依規落實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范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鼓勵各級各部門依法依規建立柔性執法清單管理制度,對輕微違法行為慎用、少用行政強制措施,防止一關了之、以罰代管。依托全國統一的市場主體維權服務平臺,及時處理市場主體維權訴求,為市場主體提供高效、便捷的維權服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及省屬駐保有關單位)
(九)加強招商引資項目服務。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效益,聚焦延鏈補鏈強鏈,借力新一輪“央企入滇”,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與我市產業契合度好的旗艦型產業項目。完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建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推進情況月度調度、動態跟蹤推進督辦工作機制。經市人民政府認定的市級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建立“一個項目配套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工作推進機制,統籌協調解決重點產業鏈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引進落地過程中的問題。對來保投資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各級各部門提供從項目對接洽談到落地開工的全流程服務。(牽頭部門:市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及省屬駐保有關單位,)
(十)健全完善評價營商環境機制。進一步暢通政企溝通渠道,深入落實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回應制度,在尊重市場主體意愿的前提下主動加強與市場主體的溝通,通過調研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完善與市場主體、行業協會商會的常態化聯系機制,定期聽取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反映和訴求,找準制約市場主體培育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依法依規幫助解決。依托全省網上政務服務平臺,不斷完善營商環境綜合服務功能,認真落實市場主體直接評價營商環境制度,做好問卷調查、投訴舉報、交辦處理、結果反饋等全流程網上辦理,積極推進市場主體24小時常態化監督營商環境工作機制。(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科協、工商聯等單位)
五、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市場主體倍增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主要領導親自推動、專題研究,成立工作專班,集中力量推動實施。市人民政府成立保山市促進市場主體倍增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市場監管局,及時跟蹤掌握重點任務推進情況,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解決具體問題。各縣(市、區)落實屬地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全面謀劃統籌安排抓好落實。各單位主要領導要切實扛起責任,知責擔責,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各牽頭部門要立足保山實際,充分對接市場主體需求,對標先進地區做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育計劃,做好政策舉措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打好政策“組合拳”,確保政策措施對癥、管用,可操作、可落實。要加強部門聯動配合,摸清底子,分類指導,充分用好各項紓困惠企政策,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企業發展減負、鋪路、賦能,培育一批基礎好、有潛力的市場主體,提升質量、創建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強化配套措施。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等牽頭部門以及市科技局、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門,要認真分析研究國家政策、發展現狀、未來目標,細化工作安排,于本實施意見印發2周內制定出臺市場主體培育計劃;市直及省屬駐保有關單位要結合工作職責,制定具體措施。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于本實施意見印發1個月內制定出臺貫徹落實措施。各級各部門配套措施印發后報市政府辦公室備案。
(三)強化考核監測。市政府辦公室要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將市場主體培育推進情況作為營商環境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市政府督查室要將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納入重點督查范圍,定期跟蹤督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牽頭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建立健全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加強日常監測,強化工作調度。
(四)強化宣傳引導。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市場主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培育市場主體的重要意義以及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措施宣傳解讀,擴大知曉度、支持度和參與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確保政策措施全面落實。要及時總結市場主體培育發展中可推廣復制的典型經驗,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附件:保山市市場主體培育主要目標任務分解
保山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保山市市場主體培育主要目標任務分解
單位:戶
市場主體類型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速(%)
|
職責分工
|
||||||
企 業
|
25331
|
80222
|
25.93
|
——
|
||||||
農業企業
農業龍頭企業
|
3466
|
10977
|
25.93
|
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市供銷社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務局、林草局、鄉村振興局,市投資促進局等單位
|
||||||
383
|
776
|
15.2
|
||||||||
工業企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
1933
|
6121
|
25.93
|
牽頭部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資委、能源局,市投資促進局等單位
|
||||||
276
|
465
|
11.0
|
||||||||
市場主體類型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速(%)
|
職責分工
|
||||||
建筑業企業
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
|
2700
|
8551
|
25.93
|
牽頭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局、水務局、國資委,市投資促進局等單位
|
||||||
163
|
280
|
11.00
|
||||||||
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
|
8332
|
26387
|
25.93
|
牽頭部門: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資促進局等單位
|
||||||
231
|
397
|
11.50
|
||||||||
服務業企業(不含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
生產性服務業企業
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
|
8900
|
28186
|
25.93
|
牽頭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民政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文化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教育體育局,市投資促進局,市郵政管理局、銀保監會保山監管分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等單位
|
||||||
4896
|
9900
|
15.20
|
||||||||
71
|
119
|
11.00
|
||||||||
市場主體類型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速(%)
|
職責分工
|
||||||
中小企業
|
23000
|
72838
|
25.93
|
牽頭部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等單位
|
||||||
個體工商戶
|
132590
|
233668
|
12.00
|
牽頭部門:市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等單位
|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2894
|
——
|
——
|
——
|
||||||
合 計
|
160815
|
316784
|
14.51
|
——
|
主辦:保山市人民政府 承辦: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同仁街26號 網站地圖
滇ICP備12002983號 滇公網安備 53050202000020號 網站標識碼:5305000006 政務熱線:0875-12345